物流行業智能工廠系列(三):蘇州SEW工廠的智能化物流系統建設
SEW蘇州工廠為典型的按單裝配型工廠,其規劃布局采用了環形設計,按照生產工藝流程,依次設置了零部件收貨區、拆箱入庫區、揀選區、零部件緩存區、裝配區、測試區、上貨站、噴漆烘干區、下線包裝區、發貨區。[詳情]
物流行業智能工廠系列(一):智能物流顛覆傳統生產模式 效率為王
國內集成商地位穩固,工業4.0 描繪美好藍圖。系統集成是智能物流中樞神經,行業經驗是系統集成最大壁壘。系統集成競爭格局已逐漸形成,國內集成商更切合市場需求,行業地位穩固。智能物流是工業4.0 實現基礎和有效支撐,受益于智能制造推行需求將得到提振。[詳情]
國家電網正式啟動了2016年電源類第二次招標,包括了水電控制裝置和充電設備兩類,前者只有5套,后者約6600多套,這也是國家電網今年以來啟動的首輪充電樁招標,投標截止時間為4月12日,預計開標時間為4月中旬。[詳情]
談到鋼鐵行業“去產能”的問題,才讓坦言:“必須要理性面對現實,不要抱幻想。必須死掉一批,關掉一批。誰被動,到最后真是要死了。”他表示:“若要探尋鋼鐵工業的出路,核心就是智能制造和互聯網。冶金工業+互聯網是必然趨勢。”[詳情]
冶金行業智能工廠系列(二):梅鋼傾力打造“智能工廠” 一鍵煉鋼逐步實現無人化
鋼鐵廠未來將會變成什么樣?偌大的生產廠房里可能一個人都沒有,從鐵礦石進入到鋼板下線,所有工序全部都由機器完成。最近,上海梅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提出了智能化改造方案,正向著這個方向努力。其中,煉鋼環節的“一鍵煉鋼”已經實現。 [詳情]
冶金行業智能工廠系列(一):智能化再制造推動冶金裝備向定制化轉變
運用信息化、智能化技術對冶金裝備進行技術改造,推動我國鋼鐵產業模式轉變換和冶金裝備向規模化定制的轉變。[詳情]
2015年在無人機和機器人專用傳感器的市值為3.5億美元,預計到2021年將翻番,以12.4%的復合年增長率發展達到7.09億美元。關鍵技術將包括3D相機、固態激光雷達和精密陀螺儀全導航和防撞功能。需求最大的分別是國防和工業市場,主要歸因于美國和中國的全球政策。[詳情]
服裝行業智能工廠系列(四):智能制造是傳統紡織服裝產業轉型的必經之路
我國正在大力推進“中國制造2025”,加快實現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轉變,具體到紡織行業,同樣也面臨著由“大”向“大而強”的轉型。我國應該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紡織服裝行業融合,推動紡織服裝產業向綠色低碳、數字化、智能化和柔性化等方向發展。[詳情]
服裝行業智能工廠系列(三):打造中國最大牛仔定制智能制造平臺
從大規模生產到個性化定制、從產品經濟到體驗經濟,去年以來,海思堡在大數據、工業4.0、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的時代背景和潮流中,逐步建立從客戶交互——數據采集——智能制造——客戶服務的個性化定制牛仔互聯智能工廠項目。[詳情]
服裝行業智能工廠系列(二):服裝工業邁入4.0時代 下單定制衣服可在線查看進度
報喜鳥集團的“智造”提升,首先在永嘉甌北報喜鳥工業園的一條流水生產線進行改造,共投入了3000萬元,并投入上億元建起智能化的物流中心。[詳情]
互聯網化或稱智能化的工業企業,最大的變化是產品研發制造從原來的‘工廠到客戶’(B2C)轉變為‘客戶到工廠’(C2B),從原來的基于自己掌控的生產資料進行生產要素的配置轉向基于需求進行動態資源的最優配置。[詳情]
4月,歐姆龍集團將正式對外發售全新的20種類、952個型號“工控類”新產品。此次將要發售的產品搭載了歐姆龍自行研發的“Push-InPlus”端子臺,確保生產現場所用“控制柜”的小型化、高可靠性以及制造工時的削減。[詳情]
制藥行業智能工廠系列(四):諾和諾德聯手IBM沃森健康打造“虛擬醫生”
近日,丹麥制藥公司諾和諾德(Novo Nordisk)將和IBM沃森健康(IBM Watson Health)合作,為糖尿病患者打造“虛擬醫生”,給他們提供治療意見,如胰島素用量等。[詳情]
“工業4.0”是由德國政府于2013年率先提出的一個高科技戰略計劃。它旨在提升制造業的智能化水平,將生產中的供應,制造,銷售信息數據化、智慧化,最終實現快速,有效,個性化的產品供應。以推動傳統制造業模式向智能化轉型。[詳情]
制藥行業智能工廠系列(二):智能化連續制造或將顛覆未來制藥行業新技術
制藥行業智能化還太遙遠,眼前的連續制造技術正在成為藥業未來技術競爭和產業的保護新焦點,全球各國學界、業界和監管機構正在對這一新技術話題展開大規模的研究、試驗、實踐與思考。[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