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ECD螢石云開發者大會召開 面向碎片化AI場景全面升級
6月26日,以“藍海潮生全域進化”為主題的 2025 ECDC螢石云開發者大會在杭州舉辦。作為全球領先的視覺物聯網云平臺,螢石在過去一年以“AI +視覺能力”為核心驅動力,推出螢石藍海大模型與新一代 AI核心架構 EZVIZ HomePlay OS,同步完成螢石開放平臺升級,在物聯網領域掀起了一場深刻的 AI變革。[詳情]
中國科技進步的世界注腳——從自然指數看中國“十四五”科研成就
在全球科技創新的浪潮中,中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為世界科研的重要引擎。最新發布的自然指數2025科研領導者榜單顯示,中國高質量科研產出繼續保持全球第一,并仍在迅速擴大領先優勢。[詳情]
在廣袤的沙漠中,沙丘如同自然界的流動建筑,隨風而變,形態萬千。這些看似靜止的沙堆,實際上蘊含著深刻的流體力學智慧。沙丘的形成和演變過程中,自然選擇優化了其形狀和結構,使其能夠在風的侵蝕和沙粒的流動中找到平衡。這種自然界的減阻藝術,為人類科技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啟示。通過對沙丘減阻特性的研究,科學家們開發出了新的減阻技術,應用于航空航天、汽車制造、建筑設計等領域,極大地提升了人類科技的效率和性能。[詳情]
電,從風中來。風以每秒約7.6米的速度馳騁,百米多高的“大風車”轉動不停。風機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瞬時,“綠電”經“疆電外送”大動脈,源源不斷地輸送到3000多公里以外的華東地區。[詳情]
科技創新力量崛起 市場動能持續改善:外資聚焦中國市場結構性機遇
隨著2025年上半年接近尾聲,瑞士百達、高盛、路博邁基金、摩根士丹利等多家外資資管機構相繼發聲,看好中國市場結構性機遇。其中,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消費等板塊成為外資機構熱議的話題。[詳情]
北京中關村科技園房山園,一輛無人駕駛巴士正沿著預定路線平穩行駛,提速、變道、避讓、掉頭……動作“絲滑”。[詳情]
近日,江淮汽車與華為合作打造的豪華新能源轎車尊界S800正式開啟批量投產,引發關注。業內人士認為,這正是中國汽車工業向價值鏈高端邁進的一個縮影,也是汽車行業以開放共贏推動產業融合發展的生動寫照。[詳情]
近日,華為常務董事、華為云計算CEO張平安在華為開發者大會上表示,盤古大模型5.5正式發布,自然語言處理(NLP)、計算機視覺(CV)、多模態、預測、科學計算五大基礎模型全面升級。同時,基于CloudMatrix 384超節點的新一代昇騰AI云服務全面上線,為大模型應用提供澎湃算力。[詳情]
面對雨季汛情與持續高溫的雙重考驗,大港油田采油五廠以系統化管理為核心,通過氣源精準調控、生產精益管控、現場嚴抓細管三大舉措,筑牢天然氣安全運行防線,保障能源供應“不斷檔”。[詳情]
中交上海港灣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5月23日(以下簡稱“中交三航局港灣院”)憑借新型建筑材料科技成果轉化的創新能力和數智化賦能工程建設的顯著成效,榮獲上海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稱號,進一步激活新質生產力引擎。[詳情]
作為工業制造領域復雜度最高的場景之一,半導體行業為實現“零缺陷”目標、滿足極致良率追求,對于產品質量有著近乎“苛刻”的高規格要求。[詳情]
“新紅專”輪致敬海上絲路文化巡展大連起航 將開展水道智能航行實驗
今年是中國航海日設立20周年,也是鄭和下西洋620周年。在2025年7月11日中國航海日即將到來之際,百川向海——“新紅專”輪致敬海上絲路文化巡展6月16日于大連起航。本次巡展由中遠海運集團、大連海事大學等單位聯合舉辦,是2025年中國航海日系列活動之一。[詳情]
廣東佛山,機器人和AGV小車在美的工廠無線穩定協同作業;江蘇無錫,無源物聯技術助力海瀾之家門店實現海量商品自動盤點;浙江杭州,多目標船只軌跡感知等應用讓錢塘江水域巡檢執法更高效……這些正在全國各地上演的新場景,離不開中國移動對5G-A的探索開拓。[詳情]
我國新一代復興號高鐵動車組列車CR450,近日于滬渝蓉沿江高鐵武漢至宜昌段試跑。CR450動車組以運營時速400公里,試驗時速450公里的成績,打破全球高鐵速度紀錄。[詳情]
中國航天科工三院159廠 創新驅動 以“新”提速 以“新”提質
多臺3D打印設備正在同步運行,金屬粉末在激光束的作用下熔融成形,層層堆疊......走進159廠增材制造車間,現場已看不到人頭攢動,只見大屏幕上的數據實時滾動。[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