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研發既能消除胰腺癌又不誘發腫瘤轉移的新藥提供新方案。[詳情]
生物醫藥因藥理活性高、特異性強、治療效果好、毒副作用小等特點逐漸進入大眾視野,各類抗體藥物等基因療法相繼在腫瘤、傳染病等適應癥中進入臨床測試。在“十四五”開局,全國各省市地區也陸續提出將生物制藥納入“十四五”專項規劃,我國生物醫藥行業有望迎來新一輪發展契機。[詳情]
優微生物:自研低溫一步成型技術,定量非定量工藝滿足醫藥及化妝品定制化需求
作為一種新型透皮給藥方式,可溶性微針無痛透皮給藥技術同時具備皮下注射與傳統透皮給藥的優勢,突破了傳統透皮貼劑只能傳導小分子藥物的局限性,是新型透皮給藥技術領域的研發熱點,受到世界范圍內的廣泛關注和認可。[詳情]
抗生素的重要意義至今無可代替。幾十年來,抗生素從曾經致命的感染中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為人類傳染病的防治做出了重要貢獻。[詳情]
?mRNA,即信使RNA,作為一種中間遺傳物質,在人體的肌肉、新陳代謝和神經物質傳遞等一切功能的運行中,都具有重要意義。[詳情]
隨著天氣轉暖,氣溫逐漸回升,綠化樹木的蟲害進入了產卵和幼蟲發生期。為了有效遏制樹木病蟲害滋生蔓延,防蟲害施藥工作迫在眉睫。[詳情]
3月5日,動脈網第一時間獲悉,創新醫療支付領導品牌上海鎂信科技健康有限公司(后文簡稱“鎂信健康”)正式宣布完成10億元B輪系列融資,本輪融資由螞蟻集團、上海生物醫藥基金、創新工場聯合領投,華興新經濟基金和北極光創投為本輪跟投方,A輪領投方博遠資本、現有股東遠毅資本、賽富投資繼續加持。[詳情]
伴隨著控費降價成為醫改的主題,數字技術在生物醫藥領域的創新應用越發普遍。業界已有共識,數字化創新已是跨國藥企在中國市場的“標配”。目前,包括賽諾菲、武田、輝瑞、強生等跨國制藥巨頭都提出了數字化戰略,并通過多種方式提升業務數字化水平,并加速數字化創新步伐。 文章鏈接:制藥網 https://www.zyzhan.com/news/detail/79880.html[詳情]
中國領先的創新研發驅動型醫藥集團 - 中國生物制藥有限公司(「中國生物制藥」或「公司」,連同附屬公司統稱「集團」)(股票編號:1177)公布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九個月(「回顧期」)之未經審核財務業績。[詳情]
近日,東阿阿膠連發兩份高管離職公告稱,由于工作變動原因,張慶偉和李世忠分別申請辭去助理總裁以及副總裁一職。事實上,這不是東阿阿膠今年頭一次有高管離職。[詳情]
近年來,隨著市場需求擴大、政策支持,中醫藥產業發展持續加快。有數據顯示,中國中藥材市場規模2017年為1018億元,2018年達到近1246億元,預計2022年將達到1708億元,2024年將超過2000億元,年平均復合增長近10%。[詳情]
從世界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趨勢來看,目前正處于生物醫藥技術大規模產業化的開始階段。但業內預計,到2020 年之后,全球生物醫藥產業將進入快速發展期,并將逐步成為世界經濟的引導產業。[詳情]
很多行業,人們都在說“個性化是發展趨勢”。事實上,在制藥行業也是如此,并且其已不再是趨勢,而是已經存在事實。目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和對健康的關注度的日漸提高,個性化醫療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人們在治療疾病的時候已不是上個時代的一概而論,而是更多的追求依據個體實際情況開展醫療。[詳情]
近年來,隨著“限抗令”持續升級發酵以及環保政策的推進,環保整治可以說是已經成為制藥行業在發展路程上不得不面對的一個課題。[詳情]
根據11月16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0年10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1—10月,醫藥制造業投資增長22.8%,扣除價格因素后,2020年10月份規模以上醫藥制造業同比實際增長8.2 %,高于總體6.9%的增幅。[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