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及省委、省政府關于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部署要求,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穩妥有序推進我省碳達峰碳中和,近日,省財政廳印發《關于財政支持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方案》。[詳情]
中國科學院的一項研究表明, 消費端如工業過程、 居民生活等的碳排放量已經占到碳排放總量的 53%。 消費端的碳減排不容忽視。 此外, 城市是人為溫室氣體排放的 “主角”, 有數據顯示, 75%的人為溫室氣體排放是從城市產生的。 因此, 從消費層面和城市層面探索實現碳中和的方式是新的挑戰, 沒有現成的方法學和碳市場機制, 特別是在個人參與碳中和方面。[詳情]
" 碳中和 " 受全球各界密切關注。我國的 " 雙碳 " 戰略提出已有兩年,作為全球碳排放最高、經濟體量世界第二且仍在快速上升的大國,發展到現階段,節能減排已顯成效。[詳情]
1月14日,國務院國資委中國大連高級經理學院(簡稱“中國高經院”)在北京召開2022年度碳達峰碳中和行動典型案例獲獎成果交流座談會。會議通報了2022年度碳達峰碳中和行動典型案例征集、評審過程和推廣、應用具體安排,并向獲獎案例頒發獎牌。[詳情]
作為生態文明的傳播者、推動者和實踐者,我們要清楚地認識碳達峰的深遠影響和碳中和的真正內涵,全面把握我國面臨的發展形勢,合理引導更多人正確理解、積極參與并提供有效支持。[詳情]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破解資源環境約束突出問題、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所作出的戰略部署,也是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綠色發展所擘畫的宏偉藍圖。[詳情]
云南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把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抓,先立后破、通盤謀劃,積極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先行先試,工作取得了新成效。[詳情]
1月13日,眾合科技發布碳中和行動目標,公司承諾不晚于2025年,實現自身運營碳中和;不晚于2027年,實現供應鏈碳中和;不晚于2029年,實現100%綠色電力。[詳情]
此次活動以“賦能低碳場景,預見‘雙碳’未來”為主題,采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旨在以場景應用提供創新“試驗場”,吸引全國“雙碳”企業參與到省、市碳達峰碳中和的工作中來,促進“雙碳”場景落地。[詳情]
日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等三部門聯合印發《天津市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間我市要著力構建現代工業產業體系,產業結構與用能結構優化取得積極進展,到2025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源消耗下降高于全市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下降水平,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大于全社會下降幅度,重點行業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實現下降。[詳情]
1月2日,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山東省財政廳、山東省自然資源廳、山東省商務廳、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山東省體育局、山東省機關事務管理局8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動開展山東省大型活動碳中和工作的指導意見》,推動大型活動規范、有序開展碳中和。[詳情]
政策解讀|《關于推動開展山東省大型活動碳中和工作的指導意見》
山東省生態環境廳等八部門近日聯合印發實施《關于推動開展山東省大型活動碳中和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現解讀如下。[詳情]
省委、省政府印發《山東省建設綠色低碳 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在新時代新征程上“走在前、開新局”,加快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根據《國務院關于支持山東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發〔2022〕18號),現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行動計劃。[詳情]
本年度報告以“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主題,通過對空氣污染與氣候變化、治理體系與實踐、結構轉型與治理技術、大氣成分源匯及減排路徑、健康影響與協同效益五個方面共20項指標的分析,追蹤我國空氣污染與氣候變化協同治理的最新進展,全面展示相關工作取得的成績,描述空氣質量與氣候變化的現狀及其影響,提出需要補強的薄弱環節和未來的協同路徑。[詳情]
入圍案例從新能源開發利用到煤炭清潔化發展,從零碳工廠建設到城市低碳實踐,從綠色科技崛起到碳普惠、碳金融發力,涵蓋面較廣,基本代表了2022年度綠色發展的重大成果。農行、騰訊、螞蟻集團、吉利、晶科、億利、遠景等企業的項目,以及北京城市副中心、張家口等地方項目入圍。[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