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達峰碳中和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舉措。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一環,是積極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的重要手段。我國大力推進“雙碳”工作,將為各國帶來巨大的綠色投資和綠色貿易機會,支持其他國家實現低碳發展和溫室氣體減排目標,推動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為全球綠色可持續發展作出重大貢獻。[詳情]
廈門大學管理學院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雙碳”目標下儲能產業發展新趨勢
儲能作為一種新興技術,在發展過程中面臨安全事故頻發、安裝運行成本較高、獨立市場主體地位缺乏等諸多挑戰。當前,除了儲能的安全性和經濟性問題亟待解決,污染問題也需要關注。另外,儲能的商業化安裝運營經濟性較低,參與儲能產業的投資較少,這都限制了儲能產業的大規模發展。[詳情]
劉金朋認為,在“雙碳”目標的發展指引下,高耗能行業和省域主體作為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組成,高質量完成減排任務,將直接影響“雙碳”目標的實現。另一方面,我國目前減排壓力與挑戰仍然較大,植被面積驅動綠色固碳能力仍需加強,碳源與碳匯的不平衡性仍然存在。[詳情]
據介紹,中國海油雙碳數字化平臺以節能低碳管理為基礎,聚焦雙碳目標管理、雙碳行動跟蹤、雙碳綜合分析和雙碳數據管控等四方面需求,是綠色能源領域的一項重要創新。[詳情]
多款碳中和產品獲GRS 4.0認證,HRC持續打造綠色自循環產業鏈
近日,HRC自主研發生產的兩款回收碳纖維材料產品及兩款回收碳纖維制成品獲得了全球回收標準(Global Recycled Standard)4.0認證,這也再次表明HRC不斷構筑及完善全產業鏈自循環體系,堅持綠色碳中和道路的堅定決心。[詳情]
浙江省首單“碳中和債/鄉村振興”資產支持商業票據于近日成功落地,據悉,該票據也是全國首單雙發起機構注冊的綠色資產支持商業票據。[詳情]
楊友桂強調,碳中和已從全球共識走向全球行動,低碳化、電氣化、數字化、智能化是能源演進變革的四大關鍵路徑,在這一時代背景下,運營商已將能源效率提升和碳減排深度融合到可持續發展戰略中,ICT能源綠色轉型正加速進行。要實現自身降碳目標,運營商需要抓住全球碳中和帶來的能源轉型發展機遇,而運營商也面臨著減排壓力大、電費支出多、增長速度放緩三大挑戰。[詳情]
碳達峰碳中和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特征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詳情]
根據我國的發展戰略,將在2050年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其中實現碳中和是不可或缺的標志之一。雖然北京經濟社會和技術水平相對較高,但是能源供給對外依存度高、化石能源生產和消費的慣性,阻礙了北京零碳能源的轉型進程。通過調研了解到,北京要率先實現碳中和,目前還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詳情]
在國家全面推動資源高效利用,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的背景下,此次美的旗下兩家“零廢工廠”的認證,通過源頭減量,過程重復利用、末端減少填埋等方式推進,大幅減輕環境負荷,充分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引領行業綠色低碳發展。[詳情]
當地時間6日,歐盟委員會(下稱“歐委會”)建議,為實現2050年的碳中和目標,到2040年,歐盟需要在1990年的基礎上減排90%。[詳情]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著力解決資源環境約束突出問題、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莊嚴承諾。為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現提出如下意見。[詳情]
《深圳經濟特區綠色建筑條例》已于 2022年 7 月 1 日起施行,將政策扶持范圍擴展到綠色建筑產業鏈上下游,將政策受益面覆蓋到建設、改造、購買、運行綠色建筑各階段各主體,綠色建筑標識項目累計已經超過1400個,面積超過 1.4 億平方米,數量和面積全國領先。[詳情]
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印發工業領域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的通知
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印發工業領域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的通知[詳情]
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是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戰略要求,是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時代命題。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這是綠色發展理念的最新發展,對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