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中國經濟轉型的步伐,國內制造業掀起了一場工業變革的新浪潮。“中國制造2025”戰略規劃的出臺,進一步推進了以機器人為代表的智能裝備制造業的快速發展。[詳情]
機器換人,機器人上場,農民工換下。可是,上場的機器人離不開人!而且,整個機器人產業,從開發到應用,全部缺人![詳情]
由武漢大學質量發展戰略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斯坦福大學、香港科技大學新興市場研究所聯合開展的中國企業-員工匹配調查(CEES)最新結果顯示,鑒于過去10年實際薪資增長了一倍以上,制造業者正采用自動化技術、投資研發、新添附加值更高的產品。[詳情]
伴隨著中國經濟轉型的步伐,國內制造業掀起了一場工業變革的新浪潮。“中國制造2025”戰略規劃的出臺,進一步推進了以機器人為代表的智能裝備制造業的快速發展。[詳情]
一條由深圳公司研發的工業4.0智能工廠生產線已在深圳正式面世。深圳市電子裝備產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施浩30日向媒體表示,這是中國首條工業4.0智能工廠生產線。[詳情]
據6月14日的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份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為10057(臺/套),實現了 47%的高速增長,然而,這并不是短暫的繁榮,而是近年來機器人產業都保持著較高的增速,特別是在2017奶奶前五月,工業機器人產量增長50.4%。[詳情]
在中國,隨著內陸地區經濟發展,外出打工者逐漸減少。在獨生子女政策下長大的年輕人及其父母都有對制造業避而遠之的傾向,現在工廠很難招到人。作為對策,越來越多的工廠引進工業機器人。如果利用機器人,則可以在勞動時間和安全層面上得到保證。[詳情]
據了解,首屆世界智能大會上,天津開發區管委會宣布,將在區內設立智能產業區,規劃面積20.17平方公里。該產業區將依托汽車、電子、裝備智造、醫藥健康等先進制造業基礎,重點發展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智能健康醫療等高端智能產業集群。[詳情]
實際上在不久將來,的確會有很多“長得一樣”的“組裝人員”,他們不是克隆人,而是機器人。而在機器人邊上還會有工人,他們和機器人配合,一起完成工作。多么和諧的一幅畫面啊!工人和機器人的零距離協作,簡稱人機協作,未來智能工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詳情]
人工智能,一時成為了家喻戶曉的詞匯,各個廠家也在盡力發掘自家產品的更多偏向于人工智能的特色,為用戶帶來更多的體驗。[詳情]
在第十五屆中國國際機床展覽會上,沈陽機床首次展出由i5智能機床與自主研發的機器人組成的兩款機器人產品,i5A6.1T柔性自動線與i5M8.1機內自動化機床全景展示智能制造新樣式。[詳情]
日本政府和企業界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的發展,不僅將物聯網(IoT)、人工智能(AI)和機器人作為第四次產業革命的核心,還在國家層面建立了相對完整的研發促進機制,并將2017年確定為人工智能元年。[詳情]
隨著越來越多的生產機器和過程實現聯網且源源不斷地輸出信息,自配置的夢想也漸行漸近。但在目前,機器還是必須按指令行事。這個過程借由控制代碼實現。[詳情]
隨著我國工業自動化、智能化的發展加速,工業機器人的應用普及也帶來了市場的急劇增長。然而,目前我國機器人市場仍然以外資品牌為主,國產工業機器人產業比較薄弱,未來需要加強創新與突破,方能實現從跟隨到引領的最終目標。[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