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和企業界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的發展,不僅將物聯網(IoT)、人工智能(AI)和機器人作為第四次產業革命的核心,還在國家層面建立了相對完整的研發促進機制,并將2017年確定為人工智能元年。希望通過大力發展人工智能,保持并擴大其在汽車、機器人等領域的技術優勢,逐步解決人口老化、勞動力短缺、醫療及養老等社會問題,扎實推進超智能社會5.0建設。
工程時間表,無人工廠優先
“人工智能技術戰略會議”議長安西祐一郎,于2017年3月發布政府“工程表”。工程表主要分三個階段,以期通過人工智能的運用,實現生產、流通、醫療與護理等領域效率的大幅提高。
☆ 第一階段(~2020年),確立無人工廠和無人農場技術,普及新藥研制的人工智能支持,實現生產設備故障的人工智能預測;
☆ 第二階段(2020~2030),達到人與物輸送及配送的完全自動化,機器人的多功能化及相互協作,實現個性化的新藥研制,以及家庭與家電人工智能的完全控制;
☆ 第三階段(2030~),使護理機器人成為家族的一員,實現出行自動化及無人駕駛的普及(人為原因交通事故死亡率降為零),能夠進行潛意識的智能分析并實現本能欲望的可視化。
其中,在以網絡銷售為主的物流領域,通過卡車、鐵路機車的自動駕駛和小型無人機等,在2030年實現運輸和服務的完全無人化目標格外引人注目。為此,政府需在年內向國會提出國家戰略特區法修正案,以便在特區率先開展自動駕駛和裝卸貨物等實證試驗。
A實現社會5.0的核心
日本政府在2016年1月頒布的《第5期科學技術基本計劃》中,提出了超智能社會5.0戰略,認為超智能社會是繼狩獵社會、農耕社會、工業社會、信息社會之后,又一新的社會形態,也是虛擬空間與現實空間高度融合的社會形態,同時將人工智能作為實現超智能社會5.0的核心。
在《日本再興戰略2016》中,明確提出實現第四次產業革命的具體措施,通過設立“人工智能戰略會議”,從產學官相結合的戰略高度來推進人工智能的研發和應用。還將人工智能技術的開發應用,作為《經濟財政運營和改革基本方針2016》中提出的、到2020年實現GDP總額超600萬億日元發展目標的重要技術支撐。
在2016年4月召開的第5次“面向未來投資官民對話會議”上,首相安倍提出了設定人工智能研發目標和產業化路線圖,以及組建“人工智能技術戰略會議”的設想。日本政府隨后正式確定設立“人工智能技術戰略會議”,并作為國家層面的綜合管理機構,其下以總務省、文部科學生和經產省三省協作方式推進人工智能的技術研發及應用。
在9月15日召開的綜合科技創新會議上,根據首相安倍的指示,進一步明確了三省的責任分擔。
總體任務是實現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面向物聯網社會與商業實際應用的研發與實證,要求三省共同召集相關會議,共同制訂人工智能發展戰略及共同發聲,同時,建立相應的人工智能技術研發平臺,實現計算機、軟件、網絡等基礎設施及研發成果的實時共享。
具體分工為:總務省主要負責腦信息通信、聲音識別、語言翻譯、社會知識解析、創新型網絡建設等內容,由旗下的信息通信研究機構牽頭;文部科學省主要負責基礎研究、相關科技成果創新、新一代萌芽型基礎技術開發、大型計算機資源提供及人才培養等,由旗下的理化研究所牽頭;經濟產業省主要負責應用研究、人工智能的實用化和社會應用,標準的評價方法等基礎技術整備與標準化,以及規模化目標研究等,由旗下的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牽頭。
三大技術領域
人工智能技術戰略會議將以產業化路線圖的策定、人才培養、數據整理與公開、風險投資與金融協作、標準化,以及制度改革等為主要課題,逐步實現人工智能在農林水產、制造、銷售與零售、運輸、信息通信、醫療福利等諸多領域的推廣應用。內容主要涵蓋生產、醫療健康及護理、空間移動三個主要方面。
☆ 生產方面:以實現生產系統的自動化、最適化,服務產業的效率化、最適化,以及與物與服務需求相匹配的超定制服務為目標,構建生產、流通、服務相融合的、包括能源、食品等在內的社會整體生產效率極大提高的極致生態體系,并基于人的創造力提升,相繼創造出各種新的服務與新的產業。
☆ 醫療健康及護理方面:為應對快速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基于醫療、護理系統的大數據化,構建以人工智能為依托的、世界一流的醫療與護理先進國家。基于先進的預防醫學,以實現80歲以上高齡者健康工作及有效降低社保負擔為目標,構筑以健康關懷為主的健康長壽產業大國。
☆ 空間移動方面:通過人工智能和自動駕駛,使人的時空移動涵蓋工作、生活、娛樂等行為。構筑確保安全的空間移動體系,使人與物的移動成為共享經濟的一部分,并據此構建生態移動社會體系。有效降低事故率,做到移動社會成本的最小化。實現移動的高附加值化、無人輸送與配送、以及虛擬移動,并創造新的社會價值。
上述三方面成為人工智能的突破口,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詳細技術目標。
政府預算多有傾斜
日本政府已將2017年確定為人工智能元年,并在2017年政府預算中,對人工智能技術研發給予了多方面的支持。
☆ 總務省:預算4.1億日元,內部補貼273億日元。主要用于模仿大腦分類學習等技能的人工智能開發,以及腦信息通信技術和社會認知解析技術研發的推進。預算6億日元,主要用于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通信平臺的實證研究。
☆ 文部科學省:預算71.09億日元(包括補貼),主要用于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網絡安全一體化項目。理化研究所相關事業經費14.5億日元,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新設相關課題經費11.5億日元,既有相關研究經費28.49億日元。
☆ 經濟產業省:預算45億日元,主要用于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核心技術研發。同時提供大量補貼資金,通過新能源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NEDO)委托民間企業和大學開展相關研發活動,并補貼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AIST)進行相關研發。2016年第二次補充預算195億日元,主要用于人工智能全球研發基地建設,并對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相關活動給予100%補貼。
☆ 厚生勞動省:預算4.7億日元,主要用于臨床人工智能數據系統實證研究。預算1.8億日元,主要用于探索人工智能支持新藥研發活動。
☆ 農林水產省:預算500億日元(包括補貼),主要用于新一代農林水產創新技術研發。預算40.88億日元(包括補貼),主要用于重點委托研究項目。2016年補充預算117億日元(包括補貼),主要用于創新性技術與目標明確技術研發,以及熟練農民經驗可視化項目。
☆ 國土交通省:預算3億日元,2016年補充預算0.6億日元,主要用于物聯網、人工智能、機器人等技術應用。預算4.86億日元,2016年補充預算0.9億日元,主要用于與海洋活動相關的物聯網、人工智能、機器人等應用技術研發與實證。
企業聞風而動
除政府積極推動外,日本企業也紛紛加入到人工智能的相關研發與應用之中。如:富士通出資7億日元,向理化研究所訂購用于人工智能開發的超級計算機,并在5年內投資20億日元,在該所設立人工智能研發基地,共同進行相關基礎性研究。富士通還出資60億日元,在法國進行人工智能研發的風險投資,其股票市值也因此而上揚。
理化研究所宣布與NEC、富士通和東芝聯合建設人工智能技術研發中心,將聘請東京大學杉山將教授任總負責人。
豐田通商投資60億日元,用于車用新技術專利研發,對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等技術專利投資平均每件投入5億日元。日本電產計劃投資300億日元,在京都設立生產技術研究所,專門針對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尖端技術進行研發。三菱重工、日立公司準備與IBM聯手,開發火電廠遠程監控人工智能系統。神戶制鋼在對加古川鋼廠的技術改造中,考慮引入人工智能技術進行爐溫預測監控,以保證設備平穩運行。
此外,東京三菱UFJ銀行也已開始向客戶免費提供基于人工智能的風險投資評估。東京金融交易所與富士通合作,計劃采用人工智能技術對外匯交易進行更為有效的管理。
橫濱市與NTT公司合作,著手開展人工智能向導系統的實證試驗。NTT還計劃開展人工智能在公交運行管理方面的試驗。神戶市也計劃推動該市的中小企業積極運用人工智能。
大阪商工會議所將進一步推動人工智能、物聯網、機器人等尖端的實證試驗,預計正在進行的60個項目及新設的16個項目,將使大阪府的實質GDP增長率達到3%,帶來每年6千億日元的額外增長。另據EY綜合研究所的估算, 2020年人工智能的日本國內市場為23.1萬億日元,2030年將達到87萬億日元。其中的近40%為交通運輸領域,零售加制造領域的份額也接近40%。
頂層設計 全面覆蓋
綜上所述,日本的人工智能研發非常注重頂層設計與戰略引導,將人工智能作為日本超智能社會5.0建設的核心。在此基礎上,強化體制機制建設,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采取總務省、文部科學省、經濟產業省三方協作,以及產學官協作模式,分工合作聯合推進。
由于社會5.0是一個綜合性的目標,因此整個人工智能戰略,也是呼應而來。它以人為本,全面覆蓋。其人工智能研發不僅針對產業部門,也針對交通、醫療健康及護理等社會民生部門。
統觀日本的戰略布局,無論是社會5.0,還是機器人戰略,以及人工智能的布局,都是立足自身優勢,突出重點。日本的產業強項在汽車、機器人、醫療等領域,其人工智能研發也重點聚焦于這些領域,并以老齡化社會健康及護理等對人工智能機器人的市場需求,以及超智能社會5.0建設等為主要拉動力,突出以硬件帶軟件、以創新社會需求帶產業等特點,針對性非常強。
被外界譽為日本的“巴菲特+蓋茨”的軟銀總裁孫正義對此充滿新的癡迷,曾提出用人工智能機器人來拯救日本,使日本在2050年產業競爭力重回世界第一的豪言。 夢夠大,此刻剛剛開始。
(審核編輯: 智匯張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