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當所有廠商都開始注意這個市場的時候,僅僅是簡單的專注電競,在產品的性能或者設計、操作上符合電競產品已經不能體現差異化的競爭力。[詳情]
2015年以來,湖州市緊抓以“機器換人”為重點的企業技改投資,突出重點、因地制宜、量質并舉、狠抓推進,在個體質量和整體發展上都取得了明顯成效。[詳情]
綠色發展是我國工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近日表示,《中國制造2025》明確了五大工程,其中就包括綠色制造工程,近期工程方案將印發實施。[詳情]
新入局者的加入,對行業帶來的沖擊是顯而易見的。除了網絡化的全新營銷方式和成本控制、粉絲群體的運營等讓人眼前一亮外,最明顯的變化是手機價格的大幅拉低。當然,行業的喧囂之下不可忽視的是存在的問題。[詳情]
人機界面是計算機系統的一部分,在眾多領域有著廣泛運用。無論是起步階段自動駕駛人機界面還是發展相對成熟的手機、平板電腦界面,它們的存在已經在生產和生活上帶來而諸多便利,近些年發展勢頭迅猛。[詳情]
臨近年末,扶持新能源汽車政策密集發布,料推動明年行業的增長。[詳情]
12月29日,2015“燈湖論劍”南方互聯網+智能制造創業大賽終極對決在佛山南海上演,15個團隊接受來自創新工場、微軟中國廣東分公司、Uber(優步)、前海“夢想 ”聯盟、維尚家具的5位行內知名人士組成的導師團嚴格“拷問”,及11位來自中國一線投資機構的投資人犀利“挑刺”后,前三名項目出爐,冠軍團隊捧回8萬元大獎。[詳情]
德國提出工業 4.0 做為“2020 高科技戰略”十大未來計劃之一,而美國與中、日、韓也各自以對應策略推動智能制造發展,臺灣則啟動生產力 4.0 創造產業成長新動能。這股趨勢對臺灣而言,究竟帶來哪些挑戰與機會?[詳情]
汽車行業是工業機器人應用最早、應用數量最多、應用能力最強的行業。全世界有超過50%的工業機器人應用在汽車行業。專家認為,我國汽車業應充分吸收發達國家機器人應用技術,繼續提高我國汽車產業自動化水平,同時,把汽車產業的工業機器人使用經驗推廣到其他行業,為加快實現“中國制造2025”提供借鑒。[詳情]
第三工廠首創“集約”模式,實現小型車專用技術導入及設備規格設計,成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模范工廠,充分體現出“人和機器有機協作發揮最大效應”的智慧。它實現了資源占用最小化、效能發揮最大化,為行業樹立起“智造”新標桿。在布局上,第三工廠采用“一型”布局,實現了人行、物流、完成車不交叉,而其沖壓、焊裝、涂裝、樹脂、總裝、整車品質六大車間,都非常具有各自特色。[詳情]
今年“雙十一”期間,一款掃地機器人成為網上銷售的“黑馬”,進入網上家電銷售的前10名,這或許意味著服務機器人將成為新的熱點。[詳情]
今年的浙江衛視跨年演唱會上,華少被機器人挑戰。這個名叫小度的機器人將和華少搭檔主持跨年晚會。華少被機器人挑戰,人們對“小度”的身世十分好奇。據悉,作為互聯網巨頭之一的百度,將自己的研發重心放在了人工之上。而“小度”就是百度人工智能的研究成果。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人工智能將會在生活中逐漸普及。[詳情]
最近,豬八戒火了,各類科技媒體爭先報道。豬八戒為什么會這么火?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是,這家最近一輪融資達到26億人民幣,估值達到100億的獨角獸公司竟然出自中國的西南地區重慶。這讓媒體大為吃驚,因為在很多人眼里,西南一帶簡直可以稱得上是互聯網的不毛之地,在商業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二十年來,這里很久以來都是一片“荒漠”,直到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詳情]
國外智慧城市建設最早可追溯至1992年新加坡提出的“智慧島計劃”,隨后很多國家和地區開始陸續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直至2010年開始在全球掀起一股建設熱潮。[詳情]
盡管可穿戴設備經歷了多年發展,但至今一直還處于爭議中。不過這種爭議是新產業發展過程中的必然現象,尤其對于可穿戴設備這種顛覆性產業而言,大部分的人對其并不具備清晰的認知。[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