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儲器作為信息存儲的載體,廣泛應用于手機、平板、PC及各類智能終端產品中,在半導體產品當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詳情]
目前三大運營商的5G試驗已經紛紛展開:中國電信在6個城市進行5G的外場試驗,中國移動則在5個城市開展,中國聯通則在2-4個重點城市進行。但無一例外都瞄準了2020年實現商用。[詳情]
隨著前不久中國移動“一聲吼”宣布啟動NB-IoT集采,三大運營商在NB-IoT以及整個物聯網規模商用進程上開始進一步提速。[詳情]
近日,AMD公司與百度宣布雙方將攜手合作,評估、優化AMD新型處理器技術在百度AI技術領域的應用,推動人工智能開發與發展。 [詳情]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不斷更替,涌現出了無數“黑馬”,在手機芯片市場,也有那么一匹“黑馬”,它就是聯發科。[詳情]
據英國《每日郵報》8月10日報道,研究者已成功研制一種新型光譜傳輸反射強度分析儀(TRI),使得智能手機能夠進行實驗室級的醫學診斷。這種分析儀售價僅為550美元,其檢測效果卻能與專業醫療設備比肩。 [詳情]
顧名思義,千兆級LTE網絡的速度可以達到1Gbps,盡管這一數值還無法為用戶提供5G數十Gbps速度的快感,但5G大規模商用需要等到2020年,千兆級LTE網絡的落地是必然也是趨勢。[詳情]
AMD全新的Zen架構正在大殺四方,桌面和數據中心里已經贏得了用戶和行業認可,接下來還要進入筆記本、嵌入式等領域,AMD也不止一次地表示,Zen是未來多年路線圖的基礎,也是AMD對高性能持續承諾的根基。 [詳情]
緊抓AI“芯”未來 華為/高通/英特爾/英偉達/谷歌都干了啥?
高通是移動芯片領域的老大,英特爾則是PC芯片當之無愧的霸主。而這個霸主在失手移動芯片后為自己的轉型選擇了多個方向,AI便是其中之一。財大氣粗的英特爾在AI上的布局關鍵詞之一就是“買買買”。 [詳情]
隨著各行各業不斷涌現出新的企業,市場的競爭越來越大,如何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減少產品成本,已經成為每個企業的新課題。下面就根據電子產品應用環境,來對如何設計一個恰到好處的開關電源外圍電路作簡單介紹。 [詳情]
基于三星10nm制程工藝的驍龍835早已隨著三星S8、小米6等一眾手機面世,而基于臺積電10nm制程工藝的聯發科Helio X30也和魅族Pro 7系列手機一起亮相了。除此之外麒麟970及A11處理器將于今秋和消費者見面…… [詳情]
作為半導體核心產業鏈上重要的一環,封測雖在摩爾定律驅動行業發展的時代地位上不及設計和制造,但隨著“超越摩爾時代”概念的提出和到來,先進封裝成為了延續摩爾定律的關鍵,在產業鏈上的重要性日漸提升。 [詳情]
這種傳感器敏感結構的尺寸可達到微米、亞微米級,并可以批量生產,具有體積小、質量輕、響應快、靈敏度高、成本低等優勢。 [詳情]
無損檢測就是利用聲、光、磁和電等特性,在不損害或不影響被檢對象使用性能的前提下,檢測被檢對象中是否存在缺陷或不均勻性,給出缺陷的大小、位置、性質和數量等信息,進而判定被檢對象所處技術狀態(如合格與否、剩余壽命等)的所有技術手段的總稱。 [詳情]
與德國工業4.0相比,“中國制造2025”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可以說,“中國制造2025”已成為中國參與新一輪工業革命全球競爭的標志性符號。[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