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打造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成為我國能源發展的重要方向,自此我國能源行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全新階段。[詳情]
隨著1號機組順利與220千伏胡家坪變電站并網,張家界市首座環保能源發電廠——新園垃圾焚燒發電廠項目圓滿收官。電廠投運后,預計年發電量超過1.6億千瓦時左右,年處理垃圾29萬余噸,約可滿足9萬戶居民一年家庭用電,每年可減少近1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詳情]
十四五”期間“雙碳”戰略目標的提出,加速了我國清潔能源低碳轉型。在此愿景下,儲能市場也逐漸步入發展快車道,隨著國內儲能市場的不斷發展壯大,我國累計儲能裝機規模已經躍居全球第一,儲能項目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因此消費市場對儲能技術和產業發展有著相當高的期望和要求。[詳情]
電網碳排放因子作為連接電力消費量與碳排放量的重要參數,其使用是否合理、取值是否恰當,極大程度影響著溫室氣體排放的核算質量,對于能否精準評估各地區、各企業、各項目的碳排放量(或碳減排量),以及能否制定高質量的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具有重要意義。[詳情]
黃德生:給予更多政策和技術支持,推動中小企業綠色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
黃德生認為,科技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一個重要手段。科技創新對減污降碳和生態文明建設具有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作用。[詳情]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對表示,綠色轉型是我國走高質量發展道路必須開展的一項工作。這是涉及生產和生活系統性變革的一項重大工程。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任重道遠,應結合實際把握節奏,穩中求進。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建議加強區域間協作,例如通過經濟發展大省和新能源發展大省“結對子”的方式實現共同發展。[詳情]
實現“雙碳”目標,為何重點提出要“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新型能源體系”是一個什么樣的體系?在當前世界局勢之下,“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治理”有何深意?就此,新京報記者采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所所長張永生。[詳情]
為了更好地踐行對綠色低碳發展目標的提前落子布局,積極匹配城市發展戰略,推動青島向著實現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率先走在前列的目標穩步前進,10月16日下午,青島市碳中和經濟產業聯合會成立大會在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青島)舉行,選舉產生了首屆理事會成員、會長、副會長、秘書長、監事會成員,這標志著聯合會正式成立。[詳情]
貴州電網公司:服務碳達峰碳中和 為多彩貴州新未來貢獻電網力量
貴州依托國家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機遇,十年來實現了新能源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飛速發展。十年間,南方電網公司全力支持貴州能源發展戰略部署,全力暢通并網通道,支持新能源接入并網,保障清潔能源消納,積極落實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推動綠色電能消費,為貴州黃金十年發展提供了清潔動能。[詳情]
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是定量評價碳達峰的關鍵所在,本文將對國內外現行的工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進行簡要介紹。[詳情]
國資委要求中央企業有力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重點工作,明確要“一企一策”制定碳達峰行動方案,著力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調整優化能源結構,強化綠色低碳科技創新和推廣應用,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詳情]
重慶市經信委就《重慶市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十四五末,產業結構優化取得積極進展,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累計建成綠色園區30個、綠色工廠300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較2020年下降14.5%,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大于全社會下降幅度,為實現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詳情]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環境質量得到顯著改善、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穩步提高、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成效明顯、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成效顯著、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深入推進。[詳情]
近日,《北京市碳達峰實施方案》正式發布。實施方案安排了7個方面28項任務措施,圍繞“效率引領、科技支撐、機制創新”三方面,將為我國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愿景作出北京貢獻。到2030年,北京可再生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目標,確保如期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詳情]
聯想碳抵消服務,指的是企業和消費者只需購買相應的產品,就可以抵消其PC或服務器從制造到運輸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以及設備全生命周期內消耗的電力。該服務能讓客戶清楚其所購產品能夠抵消的碳排放量,并提供明確且便于追溯的信息。[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