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新年鐘聲的臨近,即將迎來光明燦爛、充滿希望的2021年,回想過去一年,仙工智能(SEER)任務繁重,但碩果累累,不僅攜帶新品亮相各大與智能制造相關的展會,還實時分享仙工智能(SEER)最新技術,并出席各大論壇,和與會的其他優秀企業、行業專家以及終端用戶一起探討中國智慧物流的發展趨勢等。[詳情]
新華三集團推出H3C Workspace數字工作空間解決方案
12月23日,以“不止于遠程辦公”為主題的H3C Workspace戰略發布會在北京召開。紫光股份旗下新華三集團發布了《Workspace未來數字工作空間白皮書(2020)》,并推出H3C Workspace數字工作空間解決方案。據介紹,H3C Workspace以終端屏為載體,通過“云 屏” 架構,重新塑造“云”上工作模式。[詳情]
12月25日,中集車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集車輛”或“公司”)首發申請獲創業板上市委員會通過,將于深交所創業板上市。公司首次公開發行的A股不超過 31147.00萬股,占發行后總股本的 15.00%。據招股書顯示,中集車輛擬募集資金266893.07萬元,此次募集的資金將用于升級與新建燈塔工廠、新營銷建設、數字化轉型及研發、償還銀行貸款及補充流動等項目。[詳情]
12月18日,英力士苯領宣布在中國寧波石化經濟技術開發區舉行60萬噸ABS新廠開工奠基儀式。該新項目是英力士苯領在中國投資建設的首個實體項目,是繼收購佛山、寧波工廠之后,向中國市場進一步擴張計劃的一部分。[詳情]
隨著我國現代物流進入快速增長、全面發展的新時期,加上國內相關產業鏈的人才急缺以及用工難的問題日趨明顯,未來物流進入自動化、智能化管理必將成為趨勢,而仙工智能(SEER)作為智慧物流領域的探索者,對智慧物流、移動機器人的前沿技術及發展擁有獨到的見解,仙工智能(SEER)總經理趙越先生也表示在工廠智慧物流技術與應用方面,我們應該打開新思路,并就此提出“以標準化產品來支撐非標應用”的全新觀點。[詳情]
Arcelik A.S.(IST: ARCLK)和Hitachi Global Life Solutions, Inc.(“Hitachi GLS”)簽署了股份購買協議,建立新的合資公司。作為交易的一部分,Hitachi GLS將成立一家新公司,并將其除日本以外的全球家電業務轉移到該公司。雙方計劃于2021年春季成立新公司,Arcelik擬持新公司60%的股份,但要經過監管機構批準并滿足其他慣例條件[詳情]
韋根傳感器 - 用額外能源的接近傳感器[詳情]
如果能預知前方紅綠燈狀態,幫你提前做出判斷;系統推薦車速讓你“一路綠燈”;在有闖紅燈風險及時預警,都將極大改善這些出行痛點。蜂窩車聯網技術(C-V2X)正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技術。12月22日,福特中國正率先把這一技術應用于國內量產車型上。[詳情]
移動機器人能在醫療領域做什么?[詳情]
近日,溫州浙南沿海先進裝備產業集聚區內單體總投資最大的制造業外資項目—— 百威溫州工廠,即百威(溫州)啤酒有限公司,舉行了隆重的開業儀式。百威溫州工廠目前年產能60萬噸,擁有兩條瓶裝生產線和一條聽裝生產線,生產品牌包括百威、哈爾濱、雙鹿、雁蕩山等。此前,溫州工廠已于今年10月19日成功投料,生產的第一批瓶裝啤酒于今年11月26日正式面向市場。[詳情]
第七屆“臺達杯”啟動 新賽事全程線上開展立足綠色智造 面向國際化
近日,由中國自動化學會、臺達集團主辦的“智造人才培養國際教育論壇”在線上成功舉辦,來自中國大陸、臺灣地區及海內外多所高等院校的教師350余人聚集一堂,分享了不同環境背景下實踐教學的經驗,并對工程教育/職業教育的變革與挑戰進行了探討。會議重磅宣布:“第七屆臺達杯國際高校綠色智造大賽”正式啟動,賽事將圍繞“發現智聯高手”這一主題全面展開。[詳情]
什么是引線框架?很多人可能第一次聽說過。但在平時,我們經常能聽到某某手機搭載XX芯片,而引線框架就是芯片最重要的一種封裝載體,它也是芯片信息與外界的聯系渠道,一直是半導體產業中非常重要的基礎材料。[詳情]
2020年12月17日,深圳——vivo正式宣布與全球影像光學的開創者、奠基者和引領者蔡司成為全球影像戰略伙伴。vivo與蔡司戰略合作的開啟,標志著vivo在專業影像的道路上又邁出堅實一步。[詳情]
2020年12月18日,麥當勞中國在湖北攜四大供應商泰森、賓堡、新夏暉、紫丹與中國領先的產業新城運營商華夏幸福簽約,計劃投資15億元,在孝感打造麥當勞湖北供應鏈智慧產業園。通過將食品生產、環保包裝、冷鏈配送等戰略設施聚集湖北,麥當勞將進一步完善在中國的供應鏈布局,為持續開拓中西部市場奠定堅實基礎。[詳情]
12月15日下午,大全集團與德勤在揚中舉行“智能制造”戰略合作簽約儀式。這是繼2018年大全集團與德勤圓滿完成“數字化大全項目”結束后的又一次重要合作。該項目圍繞著以“智能化產品、智能供應鏈、數字化研發、標準化設計、數字化制造和管理”為總體目標,元件和成套板塊試點并行,1年半時間完成集團全面實施推廣,實現從數字化向智能化的飛躍。[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