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國網天津電力公司與國網南瑞集團有限公司在天津舉行座談交流,共同推進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加快實現“兩網融合”先行先試在津落地,推進配網人工智能帶電作業機器人研發和產業化進程。[詳情]
國網冀北電力作為進京輸電大通道的守護者和冀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引擎,一直以來肩負著為冬奧會申辦、籌備及各項賽事提供更充足、更安全、更可靠、更清潔電力供應的重要任務。[詳情]
5月5日,廣東電網公司計量中心順利獲得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授予的專項計量授權,取得對電能表、互感器進行法定計量檢定資格,標志著廣東電網公司計量物資集中檢定業務正式開展。[詳情]
施耐德電氣與福建森達共拓智能配電新模式 為數字中國建設注入新能量
近日,在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期間,全球能效管理與自動化領域數字化轉型專家施耐德電氣與福建森達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福建森達”)在福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及倉山區副區長等領導的見證下,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基于EcoStruxure Power智能配電架構與解決方案及數字化運維服務,在數字化創新方向繼續深化合作,攜力為存量客戶帶來更多增值服務,開拓更廣闊的智能配電業務機遇。[詳情]
5月6日,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董事長寇偉在京會見了株式會社日立制作所代表執行役、執行役社長兼首席執行官東原敏昭一行。雙方就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信息通信技術領域合作等方面展開深入交流討論,表示將進一步加強溝通,建立更加廣泛和深入的合作關系。[詳情]
近日,全球能效管理和自動化領域數字化轉型的專家施耐德電氣于無錫成功舉辦2019母線分銷商大會,與近百家分銷商代表回顧了2018年共同取得的突出成績,并結合當前行業發展趨勢及市場現狀,對2019年業務前景加以展望,重點就應對策略、分銷商激勵政策、創新的I-LINE H高電流母線槽及智能母線解決方案進行了深入解讀,以期充分發揮數字化優勢,賦能更多合作伙伴加速轉型,增強差異化競爭優勢,共贏未來。[詳情]
近日,特變電工首個基于兩部制電價需求響應的工業園區光儲充微電網示范工程在特變電工西安產業園成功完成3個月試運行。使得園區用電成本下降超30%,光伏自發自用比例達到100%,在工商業園區具有良好的商業推廣價值。[詳情]
近日,以“探討儲能商業化之路,服務全球綜合能源市場”為主題的2019年第九屆中國國際儲能大會在杭州洲際酒店召開。作為全球能效管理與自動化領域數字化轉型專家,施耐德電氣受邀出席此次盛會,充分展示其基于EcoStruxure架構,以數字化賦能供配電系統,從而滿足儲能系統更高要求的專業實力。此外,施耐德電氣還在2019年度中國儲能產業最具影響力系列評選活動中榮獲“2019年度中國儲能產業最具影響力企業獎”。[詳情]
電動車儲能也能隨便用, GreenLys項目帶你認識真正的微電網
4月9日,《BP世界能源展望(2019)》在京發布,顯示中國能源需求增長雖在放緩(降緩至年均1.1%),但2040年中國仍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費國,占22%份額。面對持續增長的能源消費需求與能效挑戰,為了加強新能源消納、提升電網運營效率,加強對于用電需求側的響應能力,以滿足更加復雜的用電需求,中國正在大力推動智能配電網的建設。[詳情]
服務一帶一路 國家電網與周邊國家展開電網互聯互通和國際能源合作
?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于4月25日至27日在北京舉行。從2013年至今,“一帶一路”倡議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愿景轉變為現實。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深入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立足主業,堅持市場化、長期化、本土化運營,全力服務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本報今起推出系列報道,講述公司隨“一帶一路”走向海外的生動故事和顯著成果。[詳情]
智能電網,是電網的智能化,是現代智慧城市發展的新趨勢。南京市江寧開發區規劃了7.7平方公里的智能電網產業園,擁有南瑞集團、ABB、國電南自等為代表的130多家智能電網企業,基本形成電網、發電廠、控制與保護等電力自動化產品群,2018年實現產值增長9.1%。[詳情]
深圳市科陸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劉佳璐作題為《電化學儲能在綜合能源中應用》的演講。[詳情]
?2019年4月17日,雙杰電氣公告稱,與阿里云計算有限公司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合作內容包括智慧園區項目、配電柜監控項目、新能源項目、智慧工廠項目、行業物聯網終端項目等。通過與阿里云的合作,參與泛在電力物聯網感知層數據的采集和提取,共同推動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的落地實施。[詳情]
全球能源生產商BP(英國石油)選擇全球能效管理和自動化領域數字化轉型的領導者施耐德電氣作為其主要電氣承包商之一,雙方簽署為期五年的全球框架協議。[詳情]
4月10日,海康威視宣布正式成立芬太尼類物質智能管控解決方案業務團隊,依托公司在視頻技術和大數據分析管理上的優勢資源,研究和開發對芬太尼類物質實現有效管控的技術平臺和智能化解決方案,積極響應并參與中美兩國政府以及國際社會打擊毒品犯罪的共同努力,保障人民的健康和安全。[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