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夢想了數十年的規模化增材制造,中國正在將其變為現實。”
在2025年6月法國里昂舉行的3D打印行業盛會“3D PRINT Lyon 2025”上,一場關于增材制造行業未來走向的圓桌論壇引發廣泛關注。論壇聚焦全球趨勢與技術革新,而中國3D打印企業的迅速崛起成為現場熱議的焦點。
3D PRINT Lyon 2025圓桌論壇(圖片來源:3D Printing Industry)
中國3D打印企業:從“技術追隨”到“千萬級生產”
論壇上,全球增材制造權威研究機構Wohlers Associates杰出研究員Terry Wohlers分享了他對中國市場的深入觀察,他表示:“西方夢想了數十年的規模化增材制造,中國正在將其變為現實。”
他特別列舉了包括鉑力特、盈普三維TPM3D、聯泰、漢邦激光、中瑞科技、易加三維在內的多家中國3D打印設備企業,正在航空航天、消費電子(如手機零部件)、模具制造(如鞋模、輪胎模具)等領域,助力實現“數以百萬計甚至千萬計”的零部件生產。Terry Wholers透露,中國已建成超過1000家高產能的3D打印手板廠,形成了強大的產業生態。
針對“增材制造的創新中心是否正從德國轉向中國”這一問題,他給出了明確回應:“中國企業從西方汲取了大量經驗,其起點并非從零開始,而是站在更高的基礎之上。在某些方面,他們已經走在了前面。”這一判斷點明了中國3D打印企業從“技術追隨者”向“創新引領者”的實質性跨越。
Anisoprint亞太區總裁Tuan Trampham指出,“中國企業在多激光系統等尖端技術領域正取得迅猛發展。”這標志著競爭維度已從單純的規模優勢,升級到比拼系統復雜性和技術高度。他表示,歷史上,美國和歐洲長期主導全球增材制造市場,營收份額大致為45%和40%。但中國乃至亞洲3D打印企業的快速規模化擴張,正在打破這一固有平衡。
EOS應用工程師Cécile Laverrière觀察到,提供更多激光器、更大成型缸尺寸的中國3D打印設備企業正大量涌現。她坦言:“激光器數量越多,維護需求和系統協調復雜性就越高。”這側面印證了中國企業在處理高復雜度、高集成度工業系統能力上的顯著提升。
行業洗牌加速,進入“健康清理”階段
與會專家普遍認為,當前行業正處于關鍵的“洗牌”階段,其本質是行業走向成熟的“健康清理”。
Terry Wholers表示:“行業整合是必然趨勢,部分企業將自然消亡。”Tuan Tranpham也指出:“五年前的行業‘蜜月期’已結束,如今進入健康清理階段。那些融資后未能解決實際問題的企業正在被市場淘汰。”
但行業媒體3D Printing Industry主編Michael Petch直言,3D打印行業整合仍處于初期階段,市場集中度仍然較低。雖然Nano Dimension連續收購Desktop Metal和Markforged兩家公司,曾引起廣泛討論,但這三家公司2023財年的合并營收也僅占全球150億美元市場的2.3%,表明行業整合仍處于早期階段。他表示,全球最大3D打印展會Formnext展商數仍在增加,也在側面印證了行業玩家數量尚未出現收縮。
而驅動3D打印行業未來增長的核心,專家們一致指向了“生產級應用”。Tuan Tranpham援引高盛觀點強調:“一個真正成熟的產業,其規模需達到千億美元級別。僅靠實驗室原型制造無法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必須走向量產。”
當3D打印技術突破材料與工藝的邊界,將 “制造不可能” 變為現實時,以盈普三維、鉑力特、聯泰等企業為代表的中國力量,通過在規模化應用上的實質性突破,正從昔日的學習者快速轉變為全球增材制造版圖上的創新引擎和重要一極。他們突破技術模仿的桎梏,以自主創新開辟全新賽道,憑借高復雜度系統突破與千萬級生產能力,推動 3D 打印行業從 “小眾探索” 大步邁向 “大眾制造”。
(審核編輯: 光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