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數據顯示,2020年以來中藥材和中成藥出口呈現大幅增長趨勢。一季度中國中藥材及中式成藥出口量接近3.3萬噸,同比增長10.3%;出口金額18.8億元,同比增長3.2%。但與保持增長的出口量相反的是,同期68家上市中藥公司中,有58家企業凈利潤同比出現下降。因此從整體來看,2020年中藥企業的業績情況并不十分樂觀。
實際上,由于近年來我國醫改開始更加深入、細致的執行,醫藥行業正逐漸開始受到多方面影響。尤其對中醫藥企業而言,因為受系列監管政策影響較大,不少知名品種和企業紛紛遭遇危機。在此背景下,推動中藥產業轉型升級的呼聲開始在業內日漸高漲。但對中藥藥企來說,在轉型升級這場長跑比賽中,大多數企業都還只是新手。未來,如何在政策管控持續加強下,充分發揮中藥優勢,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將是中藥企業發展路程上的一大挑戰。
強強聯手,轉型拓展其它領域
近年來,隨著醫改對公立醫院改革進入深水區,臨床控費、重點監控、西醫不能開中藥等政策,在防止中成藥濫用的同時,也加大了中藥企業業績壓力。在此背景下,很多知名藥企、龍頭企業,或選擇與國企強強聯手,或轉型拓展生物制藥、工業大麻等多個領域。
如國內中藥配方顆粒龍頭企業之一的紅日藥業,在2018年7月就攜手蘭州佛慈制藥與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簽訂投資合作協議,在渭源縣共建中藥精制飲片及配方顆粒項目。近日,兩家藥企共建的中藥配方顆粒生產基地開工已在甘肅省開工。預計,該項目建成后,年處理中藥材可達3000噸,年產值可達10億元。
除了強強聯手,選擇拓展其它領域的中藥企業也不少。以工業大麻為例,去年2月28日,龍津藥業就發布公告稱,計劃以自有資金不超過1500萬元增資云南牧亞農業,并取得其51%股權。據了解,牧亞農業主要業務就是規模化種植工業大麻,其于2016年初次取得云南省工業大麻種植許可證。而在12月,紫鑫藥業也與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甘南縣人民政府、齊齊哈爾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共同簽訂了《工業大麻產業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書》,將在工業大麻全產業鏈發展進行合作。
加強智能制造水平,提升效能和質量
隨著大健康戰略的推進,以及人們老齡化加劇,健康保健意識增強,消費水平升級,傳統中藥產業擴大產能和技術升級的需求正變得越來越大。在此背景下,筆者發現近年來不少藥企都在計劃或推進智能制造在中藥產業中的應用。
例如,有藥企就引進了一款全自動數字化中藥提取車間,來提升生產效能和質量。該項目通過信息化手段,建立起產供銷一體化管控體系,能實現生產過程自動化和產品質量數字化追溯。據該藥企車間的工作人員描述,投料之后工作人員只需要設置溫度、時間、水量、壓力等參數,并且實時觀測就可以。與原有生產車間相比,該智能化車間產能提升了10倍,可實現年加工藥材3700噸,成品產值能達到30億元左右。
此外,還有企業近日在互動平臺上表示,其年產4340噸原料藥和6億粒中藥提取建設項目目前正在穩步推進,公司將盡快推進該項目的投產。
從以上可以明顯發現,智能制造對于中藥產業具有重要意義,能進一步助推傳統中藥產業轉型升級,提升效能和質量。未來,隨著中藥企業智能化水平的不斷提升,或將助力中藥走向更寬廣的國際舞臺。
加強中醫藥人才培養和技能培訓
事實上,一個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撐,而轉型升級也同樣如此。從數據來看,我國這些年共培養了200多萬的中醫藥人才,但與目前龐大的人口基數相比,比重相對較小。因此,要通過國內醫學院校加大中醫藥人才培養,更要改革當前培養人才的方法,使人才的素質更符合專業需求。
藥企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很多,如亞寶藥業就采取了兩種培養辦法,一種是內部培養,另一種是外部引進。在內部培養中,其組建了內訓師,根據工作需要給員工進行講授,每個員工每年都要保持一百到二百學時。對中層干部和表現亮眼的員工,還讓他們到中醫藥大學學習,不斷提高理論水平,再回到工作崗位。
除此之外,加快實施高校定向招生計劃、中醫名師傳承計劃和基層中醫藥人才免費培養計劃;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不斷加大中醫藥人才培養和儲備力度;探索建立中醫藥人才專家庫,引導專業技術人員深入生產一線;開展技術咨詢、業務指導,構建支撐中醫藥產業發展的人才隊伍體系等,也是很多藥企正在嘗試的方法。
總的來說,吸引人才加入,提高整體員工素質,才能擁有一個完整的人才梯隊,公司才能不斷地創新、提升質量、加強管理,并且制造出更多更好的藥品來服務社會。
(審核編輯: 智匯婷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