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下午,北京市經信局等部門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詳細解讀《北京市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2年)》。根據該方案,2022年,北京將基本建成網絡基礎穩固、數據智能融合、產業生態完善、平臺創新活躍、應用智慧豐富、安全可信可控的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新型基礎設施。
北京市經信局副局長姜廣智表示,“新基建不同于傳統基建,我們在編制行動方案時注重把握五個戰略導向。”姜廣智用“五個新”來概括,即賦能傳統基建實現新提升、融合新科技搶占新高地、培育新產業打造新支撐、應用新工具推進新治理、培育新主體探索新模式。“整體來看,新基建行動方案具有鮮明的北京特色。”
據悉,此次披露的新基建行動方案,聚焦“新型網絡基礎設施、數據智能基礎設施、生態系統基礎設施、科創平臺基礎設施、智慧應用基礎設施、可信安全基礎設施”六大方向,暨“新網絡、新要素、新生態、新平臺、新應用、新安全”,實施30個重點任務。
北京新基建的六大方向包括:
一是建設新型網絡基礎設施。包括5G網絡、千兆固網、衛星互聯網、車聯網、工業互聯網、政務專網6個任務。其中,2020年實現5G基站新增1.3萬個,累計超過3萬個;力爭2020年新增5萬戶千兆用戶;優化和穩定衛星互聯網產業空間布局;加快實施自動駕駛示范區車路協同信息化設施建設改造,三年內鋪設網聯道路300公里,建設超過300平方公里示范區;加快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北京)建設,培育20個以上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打造20家左右的智能制造標桿工廠;提升政務專網覆蓋和承載能力。
二是建設數據智能基礎設施。包括新型數據中心、云邊端設施、大數據平臺、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區塊鏈服務平臺、數據交易設施6個任務。提出構建北京城市大腦應用體系,匯聚并無條件開放政務、交通、城市治理等領域數據3000項以上;支持“算力、算法、算量”建設,推動建設各重點行業人工智能數據集1000項以上;建設政務區塊鏈支撐服務平臺,提供“統管共用”的區塊鏈應用支撐服務;推進建立數據特區和數據專區,建設數據交易平臺。
三是建設生態系統基礎設施。包括共性支撐軟件、科學儀器、中試服務生態、共享開源平臺、產業園區生態5個任務。打造高可用、高性能操作系統,支持設計仿真、EDA、CAE等工業領域關鍵工具型軟件開發;發揮懷柔科學城大科學裝置平臺優勢和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培育一批科學儀器隱形冠軍和專精特新企業;建設共享產線等新型中試服務平臺,構建大網絡、多平臺的中試服務生態等內容。
四是建設科創平臺基礎設施。包括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前沿科學研究平臺、產業創新共性平臺、成果轉化促進平臺4個任務。提出打造梯次布局、高效協作的產業創新平臺體系,積極創建1-2家國家產業創新中心,探索組建1-2家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支持一批創業孵化、技術研發、中試試驗、轉移轉化、檢驗檢測等公共支撐服務平臺建設。
五是建設智慧應用基礎設施。包括智慧政務應用、智慧城市應用、智慧民生應用、智慧產業應用、傳統基礎設施賦能、中小企業賦能6個任務。2020年內推進1148處智能化燈控路口、2851處信號燈升級改造,到2022年新建不少于5萬個電動汽車充電樁,建設100個左右換電站;支持智能停車、智慧門禁、智慧養老等智慧社區應用和平臺建設,建設全市互聯網醫療服務和監管體系等。
六是建設可信安全基礎設施。包括基礎安全能力設施、行業應用安全設施、新型安全服務平臺3個任務。明確提出促進網絡安全產業集聚發展,形成覆蓋終端、用戶、網絡、云、數據、應用的多層級縱深防御、安全威脅精準識別和高效聯動的安全服務能力;支持開展安全設施改造提升,形成部署靈活、功能自適應、云邊端協同的內生安全體系;支持建設一體化新型網絡安全運營服務平臺。
(審核編輯: 智匯婷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