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體廢物是指人類在生產建設,日常生活和其它活動中產生和排放的污染環境的固態、半固態廢棄物質。
1固體廢物的來源及危害
1.1固體廢物來源
固體廢物主要包括城市固體廢物、工業固體廢物和農業廢棄物。
1.1.1城市生活固體廢物主要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務的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物,即城市生活垃圾。
1.1.2工業固體廢物是指人類在生產和生活活動中丟棄的固體和泥狀的物質,簡稱固廢。
1.1.3農業廢棄物,也稱為農業垃圾,主要為糞便及植物秸桿類。
1.2固體廢物的危害
固體廢物會對環境和人體健康造成污染和危害,主要表現在:
1.2.1侵占土地、污染土壤。固體廢物不加利用,需占地堆放,堆積量越大,占地越多。一般來說,堆存一萬噸廢物就要占地一畝,而受污染的土壤面積往往比堆存面積大1~2倍。各種廢物長期露天堆存,有害成分向地下滲透,污染土壤。
1.2.2污染水體。固體廢物隨天然降水和地表水徑流進入河流、湖泊或隨風遷落入河流、湖泊或海洋,又能造成更大的水體污染。
1.2.3污染大氣。一些有機固體廢物,在適宜的溫度和濕度下被微生物分解能釋放出有害氣體。
1.2.4影響環境衛生,廣泛傳播疾病。垃圾糞便長期棄往郊外,不作無害化處理,簡單地作為堆肥使用,可以使土壤堿度提高,使土質受到破壞;還能滋生蚊蠅,傳播大量的病原體,引起疾病。
2固體廢物的處理處置措施
固體廢物的預處理就是將固體廢物轉化為適于運輸、貯存、利用和最終處置的過程或操作。處理的技術方法主要可分為五類:a.物理處理,通過物理手段改變其形態或結構使之成為更便于運輸、加工、利用或處置的形式,物理處置方法有壓實(縮)、破碎、分選、濃縮增稠和脫水等;b.化學處理,通過化學反應改變廢物的有害成分,或使之成為更便于處理、利用或處置的形式、化學處理方法有氧化、還原、中和和沉淀等;c.生物處理,通過微生物的作用分解廢物的可降解成分,可分為好氧、厭氣或兼性生物處理等方法;d.熱處理,通過高溫破壞或改變廢物的成分和結構,同時達到減容的目的,熱處理包括焚燒和熱解等方法;e.包容、固定和固化,使固體廢物穩態化和固定化,從而減少危害,這類處理方法有水泥固化、石灰固化、瀝青固化、熱塑性材料固化、熱固性材料固化、自膠結固定和玻璃固化等。
目前我國固體廢物的最終處置主要采用安全填埋、焚燒處理和熱解。
2.1處置固體廢物的安全填埋場屬全封閉型
填埋場,該技術填埋采用“先地下,后地上”的方法,當地下填埋庫全部填滿后再實施地上部分的填埋。固體廢物經預處理后,由專用運輸工具送至填埋場,經卸料斗用溜槽輸送到填埋部位,再用推土機攤開推平,壓路機分層壓實,單層的壓實厚度為1.0~1.5m,中間覆蓋土層的厚度為0.1~0.3m。我國已建成數個垃圾填埋場和簡易危險廢物填埋場,但其絕大多數達不到國際衛生填埋標準和安全填埋標準,大部分的固體廢物是在較低水平下處置的,如沒有防滲設施的填埋和沒有尾氣處理的分焚燒等,非常容易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
2.2焚燒處理技術
固體廢物的焚燒處理,是一種高溫分解和高熱氧化的過程,可燃固體廢物在充分供氧的條件下,發生燃燒反應,使其氧化分解,轉化為氣態物質(CO2和水)和不可燃的固態殘渣,同時焚燒產生的熱量在余熱鍋爐中被回收利用用來發電或供熱。從而達到減容、去除毒性和回收能源的目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固體廢物的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經過焚燒,固體廢物的體積可減少80%~90%,新型的焚燒裝置可使焚燒后的廢物體積只有原來體積的5%甚至更少。
一般而言,有機物均具有可燃性,所以都可以進行焚燒處理,而不適合于焚燒處理的廢物種類比較少的,如有機成分含量特別低的廢物、易燃性廢物、放射性廢物等都不能采用焚燒處理。適合焚燒處理的廢物包括廢礦物油、廢有機溶劑、醫院廢物、制藥廢物、農藥廢物、精(蒸)餾殘渣、廢漆渣、含酚廢物和含鹵素、硫、磷、氮化合物的有機廢物、被有害化學物質污染的固體廢物(如土壤)或廢液等、城市生活垃圾等。
焚燒處理的優點:減容量大;回收能源;衛生;不受天氣影性,可以全天候操作。缺點:投資費用大,占用資金周期長;對于固體廢物的熱值有一定要求一般不低于3360KJ/kg。;焚燒過程有可能產生二次污染。
2.3熱解
在無氧或者缺氧的條件下對固體廢物中的有機物進行加熱使其發生不可逆的化學變化,主要是高分子的化合物分解為低分子化合物的處理技術,稱為熱分解技術,簡稱熱解。熱解不同于僅有熱能的可以回收的焚燒處理,熱解技術可產生便于儲存運輸的燃氣、燃油等。適合于熱解技術應用的固體廢物主要包括塑料(含氯廢物除外)、廢橡膠、廢油和油泥、有機污泥等。城市生活垃圾、農林廢棄物的熱解技術也在蓬勃發展之中。優點是:因為熱解法在密閉條件下進行,很少產生污染問題,處理能力大,燃料可以由本身解決,還可回收油類等產品,其費用約為焚燒法費用的27%。
3結論
3.1我國固體廢物處置措施中存在問題
3.1.1固體廢物排放量大。目前我國每年各類固體廢物產生總量達到54億噸左右,約21.4噸排放到自然環境中。
3.1.2二次污染和潛在的二次污染不容忽視。雖然我國的固體廢物利用率已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但利用的還不夠合理,有些固體廢物仍能帶來二次污染。
3.1.3處置設施落后。由于我國各地區經濟發展極不平衡,至今為止,只在深圳市建成一座固體廢物無害化安全填埋場,這種狀況與我國每年固體廢物的大量產生量及排放量極不協調。
3.2存在的問題原因分析
3.2.1思想意思不高,重視程度不夠?,F今人們對固體廢物的概念、種類、來源認識不夠,對其對環境和人類造成的危害性不是很了解。
3.2.2資金、技術缺乏。固體廢物處置需要較大的投入與較高的技術保證,我國目前已開發出一些適應我國當前經濟技術發展水平的處置固體廢物技術,但總的來說,現有的處置技術水平較低,處理處置能力薄弱,還不能完全滿足當前的需要。
3.2.3管理與監督力度不夠。我國固體廢物環境管理工作起步較晚,工作還未廣泛開展,許多地區固體廢物環境管理與監督力度還很不夠。
3.3對策與建議
3.3.1加強宣傳教育。
3.3.2完善法律法規。
3.3.3強化固體廢物的全過程管理。控制“源頭”處理好“終態物”是減少固體廢物污染的關鍵,方法有:改革生產工藝;發展物質循環利用工藝;進行綜合利用;進行無害化處理與處置。
3.3.4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固體廢物無害化控制道路。
(審核編輯: Doris)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