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一遇的超級寒潮剛過去幾天,杭城又披上了銀裝。猶記2008年的寒潮,南方多省電網故障,大面積斷電,高速斷電,列車晚點,春節有家難回;農作物減產,農民愁容滿面。目前中國有超過500個城市進行智慧城市試點,計劃投資超萬億。智慧城市正取代日益飽和的基建投資,城市主官們對此喜好有加。
智慧城市建設占據地方發展核心 市場超2萬億
當初,為了讓城市“更聰明”,杭州市宣布2019年將基本形成智慧交通、智慧電網、智慧物流、智慧健康等智慧城市應用領域標準體系。智慧城市的“杭州標準”要力爭引領全國。杭州即將在G20峰會迎來多國元首,這座古城在寒潮考驗中頑強的挺了下來。
我國智慧城市建設之路
2015年對于我國智慧城市的建設與發展是具有轉折意義的一年,我國的智慧城市建設正在進入一個更加務實且注重實效的發展階段。在這一轉變過程中,各城市政府越發關注“惠及民生、服務百姓”,并將這一理念擺在城市建設和管理工作的核心位置。以下列城市為例,一起見證我國智慧城市建設之路。
青島
青島市是國家智慧城市技術和標準雙試點城市,6個區市或區域成為國家智慧城市試點。記者昨天從市經信委了解到,青島智慧城市的建設組織實施兩年來,共推進126個重點項目,總投資118.8億元。截至目前,已有60個項目建成,51個項目在建,15個項目處在前期,55.8%的項目已投入運行,總體進展順利。
在青島市智慧城市重點項目中,智慧城市運行服務項目共有43個,其中,城市道路智能交通管理服務系統、智慧檔案、交通運輸公共信息服務中心等25個項目建成,市環保應急指揮服務中心等9個項目在建;智慧市民服務項目共有25個,其中,道路客運智能售票系統、中小學電子書包、愛青島新媒體電視等9個項目建成,智能養老服務等14個項目在建;智慧企業服務項目共有23個,其中,中小企業云服務平臺、軟件信息服務公共研發平臺、農業科技110綜合信息服務平臺等10個項目建成,智慧泛能網等10個項目在建;智慧產業項目共有25個,其中,交運集團智能調度系統、國際機場GPS車輛跟蹤管理系統、董家口港區智能堆場及安全管控系統等10個項目建成,智慧糧庫等14個項目在建;智慧基礎設施項目共有10個,其中,IPV6試商用互聯網改造工程、全光網城市工程、4G網絡建設與應用推廣工程等6個項目建成,濱海云計算中心等4個項目在建。
汕頭
剛剛過去不久的2015年10月,汕頭獲選年度“寬帶中國”示范城市,成為全國年度39個“寬帶中國”示范城市(城市群)之一,同時也是廣東省入選的六個城市之一。作為全國唯一同時獲得“中國城市信息化50強”、“首批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首批國家信息消費試點城市”等稱號的地級市,汕頭目前互聯網普及率、家庭寬帶用戶普及率、3g/4g移動電話普及率等指標在粵東西北地區排位第一,通信服務能力與規模在廣東省和全國中等城市名列前茅。汕頭國際海纜登陸站是目前中國規模最大的海底光纜登陸站,已有4條國際海底光纜在此登陸并開通運營,是國際高速信息網絡的核心節點。目前,我市信息消費規模超過300億元,年均增長30%以上。制造業領域信息技術也得到普遍推廣,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技術的推廣率在設計行業達90%、機械制造業達70%、高新技術企業達95%以上;規模以上企業中,80%以上的企業已進行信息化建設,其中接近90%已經從計算機單機工作模式發展到多機協作網絡運作模式。
在“汕頭政府在線”網上辦事分廳連續兩年榮獲全國“政府網站精品欄目”獎的同時,我市利用寬帶網絡積極推進智慧化社會公共管理智能升級,推廣應用“平安汕頭”智能視頻監控系統、智能交通系統、電力調度監控自動化系統、智慧商務“城通”和“數字港口”等寬帶利民應用。
大連
大連市經過多年信息化建設,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整體水平明顯提高,信息化總體水平位列全國前十。建設了覆蓋全市的公安專網及面向刑偵、派出所、治安管理的綜合信息系統;主城區自適應的信號燈指揮系統;初步形成覆蓋全市的安全生產監管監察與應急救援體系;電子政務網絡已經完成了市、區、鄉鎮(街道)三級網絡建設。
大連移動網絡覆蓋了大連市主要商業街區、公共服務區、部分高檔賓館酒店、旅游景點、各銀行等。市民可以通過“和生活”(門戶網站或手機客戶端)隨時隨地獲取水電氣、公交、火車等便民信息,可以通過“聚合適”(門戶網站或手機客戶端)輕松搞定吃喝玩樂購,還可以通過手機支付將多卡合一、快速消費。另外,還可以通過車務通產品,對“兩客一危”(長途客車、危險品車輛等)、金融押運等車輛提供點位、調度、監控等服務;通過數字化大棚為農村溫室養殖等提供科學有效的管理工具等。在4G發展上,如今一些應用如“千里眼”、寶貝在線、車載視頻系統、單兵系統等已完全成熟,未來市民將可以隨時隨地體驗高速上網的樂趣。
未來10年我國智慧城市投資有望超過2萬億元
我國經歷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城鎮化建設時期,城鎮化率也從1983年的21%左右提升至了2013年的54%左右。我國城鎮化高速進程仍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但是在高速城鎮化的同時,我國城鎮化也出現了許多負面影響。包括城市中的交通擁擠、醫療衛生保障、大量的人口流動、城市管理難度大等問題都成為了如今的“城市病”。而智慧城市的建設則可以成為有效化解“城市病”的方式之一。
如何解決“城市病”實現可持續發展一直是政府的重要議題,而智慧城市的建設帶來的信息化是一種可行且非常必要的方式。例如智能交通系統的建立,可以極大程度上緩解交通擁堵現象;平安城市系統的推廣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犯罪率并為事后偵破提供重要線索;智慧醫療對于提升醫院診斷效率,緩解醫患矛盾成效顯著;智慧食品安全可以從溯源的角度保障食品安全,抑制摻假、造假等行為的蔓延。
智慧城市所涉及的產業環節非常多,國際數據公司IDC預測,2015年至2025年間,僅中國智慧城市建設的累計投資將超過兩萬億人民幣,拉動就業超過400萬人。據媒體報道,住建部正在制定中的“十三五”規劃對智慧城市的投資總規模將逾5000億元。
(審核編輯: 智慧羽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