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大力推進制造業發展的同時,也衍生出部分隱患。昨日,記者從“2015-2016中國經濟年會”上獲悉,《中國制造2025》發布以后,不少省市相繼發布了各自的行動綱要,對此,工信部副部長馮飛坦言:“‘中國制造2025’在推進實施的過程中,最擔心的就是出現新一輪的重復建設?!?/span>[詳情]
研華設備自動化的多彩拼圖—訪研華(中國)設備自動化行業發展總監李國忠
早期的研華,是大家熟知的PC-Based自動化供應商,隨著用戶需求及產業發展趨勢的變化,研華在不斷協同深耕,深耕兩化融合,逐漸整合資源。[詳情]
工業4.0的最終形態是IOT(物聯網),其內涵是產品的高度智能化、網絡化以及信息高度共享化,智能制造是關鍵。“如果沒有實現真正的物聯網或沒有達到高度信息化的水平,工業的主導地位將會被服務業所替代。”森德勒說。[詳情]
新一輪工業革命到來之際,發展中國家或許不會一步一步沿襲發達國家工業轉型升級的進化路線,而是會借助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歷史性機遇,實現跨越式發展,甚至彎道超車。[詳情]
在“中國制造2025”的規劃中,智能制造被定位為中國制造的主攻方向。而包括機器人在內的智能制造成為企業和資本追逐的熱門行業。[詳情]
規劃提出加快我國機械、航空、船舶、汽車、輕工、紡織、食品、電子等行業生產設備的智能化改造,提高精準制造、敏捷制造能力。同時統籌布局和推動智能交通工具、智能工程機械、服務機器人、智能家電、智能照明電器、可穿戴設備等產品研發和產業化。[詳情]
目前,工業交換機協議的標準化早已完成,包括底層協議、網絡冗余協議、管理協議、網絡精確時鐘傳輸協議等,不同廠商產品互通性好,還可以實現混合組網。[詳情]
苗圩: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 提升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
在12月24日召開的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2016年要立足制造強國、網絡強國戰略全局,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提升供給體系的質量、效率和層次,力爭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左右、能耗降低4%,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4.5%。[詳情]
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24日在京召開。記者獲悉,工信部將努力保持工業平穩運行,2016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目標被定在6%左右,將瞄準智能制造主攻方向,推動兩化深度融合發展。[詳情]
工業4.0是涉及諸多不同企業、部門和領域,以不同速度發展的漸進性過程,跨行業、跨部門的協作成為必然。[詳情]
苗圩在24日的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詳解了工信部明年要做的重點工作。[詳情]
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安徽省經信系統要認真貫徹《中共安徽省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貫徹省政府印發的《中國制造2025安徽篇》,加大創新力度,加快安徽工業轉型發展。[詳情]
2016年是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的重要之年,是落實“十三五”規劃的起步之年。江西省要確?!笆濉遍_局良好,力爭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000億元、同比增長8.5%左右。[詳情]
明年是“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福建省將主動對接《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突出穩增長、促轉型、推融合,圍繞產業抓項目、出政策、優服務,突破瓶頸制約,加快轉型升級,促進工業和信息化持續穩定發展。[詳情]
制造商們未來幾年需要解決的事絕不僅僅有功能性一項。隨著早期采用者爭相轉向IIoT,成本和工業可靠性也將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今嵌入式系統越來越多地進入公司企業,維持供應鏈的完整性便成為了制造商們的責任。[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