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時間:2021年5月27日
采訪地點:中國·北京
被訪者:熊宜,施耐德電氣高級副總裁、戰略與發展部中國區負責人
張磊,施耐德電氣副總裁、施耐德電氣(中國)軟件研發中心負責人、數字化服務業務中國區負責人
在數字化飛速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企業在加速擁抱由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信息技術推動的新一輪數字化變革,如何把握時代脈搏,引領創新潮流?如何快速轉型以提升核心競爭力?如何滿足多樣化需求,共同創造價值?如何謀求從數字化的轉型升級中獲取新的核心競爭力,以提質增效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2021年5月27日,施耐德電氣數字產業示范園正式落戶北京亦莊,新成立的示范園包括施耐德電氣(中國)軟件研發中心,電子行業科創中心、新一代環保氣體中壓設備生產線,以及相關產業配套建設,標志著施耐德電氣為進一步推進中國產業數字化轉型,構建電氣軟硬件全覆蓋的數字化創新研發體系又一重要舉措。
在數字產業示范園成立活動現場,智匯工業記者采訪了施耐德電氣高級副總裁、戰略與發展部中國區負責人熊宜與施耐德電氣副總裁和施耐德電氣(中國)軟件研發中心負責人、數字化服務業務中國區負責人張磊。訪談中,兩位專家分享了施耐德電氣數字產業示范園成立的初衷以及在創新方面理念、戰略舉措。
加強基礎性研發,共建數字化創新研發體系
隨著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加速融合,為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提供了歷史機遇。同時,國際環境日趨復雜,全球科技和產業競爭更趨激烈。當前,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于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
施耐德電氣一直致力于通過研發創新,推動上下游產業鏈轉型升級,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新成立的施耐德電氣(中國)軟件研發中心,是繼上海、西安、深圳之外,在華成立的第四個研發中心,集中了施耐德電氣在軟件領域的研發經驗和技術,為數字化創新夯實基礎的同時,還將大力推進敏捷研發,促進關鍵技術的行業應用。
談及近年來施耐德電氣加大中國軟件研發創新力度,張磊介紹到“創新研發要貼近生產現場才能產生真正的價值,將軟件研發中心落地北京亦莊,是因為這里離生產最近,研發人員能夠隨時看到工業場景,隨時進行關鍵設備的測試,甚至能夠聽到一線操作工人的反饋。”
“對于施耐德電氣來說,我們會更加開放的去和更多的伙伴去合作,在保證客戶數據安全和利益的前提下,攜手數字化技術生態及合作伙伴,共創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實現共贏數字化未來之路”
踐行可持續發展,共創零碳園區
2020年9月,中國在聯合國大會上向世界宣布了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碳達峰和碳中和作為我國“十四五”時期的一項重點工作,我國要努力趨向碳達峰和碳中和愿景,必須大力推動經濟結構、能源結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推動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不斷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出積極貢獻。
施耐德電氣作為全球能源管理與自動化領域數字化轉型專家,在軟件研發創新、綠色智能制造、綠色能源管理、智慧工廠和智慧物流以及相關行業擁有豐富的行業知識與實踐經驗。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如何利用施耐德電氣的創新能力、數字化技術推動“雙碳”計劃,熊宜介紹到“我們最近增加設計方面的投入,之前我們做很多傳統的節能式的項目,現在我們額外提供了咨詢規劃的服務,很多企業對這項服務感興趣。這和施耐德電氣的基因非常匹配。我們幫助很多企業做整體的零碳規劃,包括一些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歐洲的零碳園區、零碳機場。這個規劃可能涵蓋3、5年,甚至是10年、20年。”
“零碳園區的內容我們和張江高科技園區談論過,包括開放性園區的功能。” 熊宜不無自豪的表示。
攜手合作伙伴,共贏數字化生態圈
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大部分企業都意識到,單憑一己之力難以成功實現轉型,最好的做法,是建立強大的生態系統,發揮各家優勢協同作用。施耐德電氣與眾多合作伙伴、大量經銷商的合作,逐步建立起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生態圈。
“施耐德電氣的基因就是生態圈文化,我們希望把生態圈連接在一起,而不是我們從頭做到尾。”熊宜介紹道。
“智能制造、碳達峰、碳中和都是非常大的主題,一定是需要從上到下多個維度的合作伙伴的,只有這樣才有可能真正推動中國轉型創新的實現。”
中國經濟已來到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轉型關鍵節點,數字化技術正成為經濟持續發展的關鍵驅動力。施耐德電氣在中國一直致力于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致力于為全球客戶提供能源管理和自動化領域的數字化解決方案。
生態圈的建設與發展是歷史,也是未來。
后記
當前中國經濟面臨轉型關鍵期,從高速發展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節點。未來,在全球生態系統中,施耐德電氣將繼續與眾多優秀的合作伙伴、集成商和開發者社區展開協作,共同為用戶提供優質產品,提升運營效率,加速實現智能化轉型。
(審核編輯: 小王子)
分享